论坛元老
- 积分
- 7341
- 威望
- 6106 点
- 资产
- 1653 金币
- 注册时间
- 2010-6-25
|
拉登, 后院de鸡牛, 与“最后的晚餐”$ b: p: I/ a" X! }- F8 \9 r9 b& h
拉登在其后院养鸡养牛 最后的晚餐是馕" P/ |* i# Y7 G& K
51.ca 转载国内郑州日报
N! Z6 [& \5 s& ]; F; p4 Chttp://info.51.ca/news/world/2011/05/03/224648.shtml
. t @7 P% C* ~2 A; }
. B7 Z( N" Y5 k- \2 r* f乌萨马·本·拉登死亡消息传遍全球,他的最后藏身之处——阿伯塔巴德反复被提及。而进一步消息令人有些吃惊,这名恐怖大亨最后的日子竟与数千巴基斯坦军人为邻。
% p# G( O3 l5 ^6 ^3 \; Z& \ 巴基斯坦北部阿伯塔巴德镇居民2日谈及本·拉登及他所处建筑内其他人的生活点滴。他们说,本·拉登的家人和随从外出乘坐一辆“铃木”小型货车,从不告诉外人移动电话号码。
- _, h5 K) u1 B: d2 w3 k6 F+ l 本·拉登1996年前往阿富汗前,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居住过5年。自他离开后,这处住宅基本闲置,由于担心成为打击目标,没有人愿意在此居住。
0 u# H4 |7 C) X* i* H# I7 O4 h 按美国政府说法,美军人员采取行动,1日下午在阿伯塔巴德一座建筑内击毙本·拉登。 5 g* T/ t8 }/ l" G$ n& C- Y
这个地点出乎外界意料。从以往媒体报道看,印象中本·拉登似乎应当藏身于阿富汗或巴基斯坦某处深山,或藏身于两国交界处部族地区。
O5 ^2 V e; f. n 但从结果看,本·拉登最终藏身处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仅有60公里的城镇,虽然山峦环绕,但热闹繁华,是夏季旅游胜地,常住人口有40万。 # M/ i$ h! k T- q
藏身处所更令人意外,与美国情报人员数年前推测的山洞大相径庭,而是一座3层建筑,如同堡垒,坚固豪华、安全设施完善,造价超过百万美元。一名美国政府官员描述,这简直是“定制藏身”建筑。 ' f" I, h2 i! z) Q+ U1 u+ b
一名美国政府官员说,这座建筑及院落2005年建成,位于一条泥泞道路尽头,占地面积三倍于邻近住宅,拥有“特别”安全措施。
+ r7 A e. A9 u5 I& G2 ? 院落外墙高3.6米至5.5米,院墙顶端装有铁丝网,进入院落需经过两道安全门,但院内没有电话或因特网接入。
% S: Z, X7 k- \6 v5 A) K: i) H- j. Q' m 巴基斯坦加古尔军事学院与这一院落相距1公里。这所院校为巴军方培养高级军官。 3 K( V4 T6 x: N; L, ^9 N& y
根据媒体报道,巴基斯坦在阿伯塔巴德驻扎3个团兵力。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前局长哈米德·居尔说,本·拉登藏身阿伯塔巴德而巴当局不知情,“令人惊讶”。
% {0 u/ o# ?. r. j 居尔说,除军队外,“当地警察、情报机构、军情机构等”都在阿伯塔巴德有人手。
/ l& {: R6 g+ _2 @: i( m. `/ m 这些居民告诉记者,两名自称“商人”的男子和家人住在那幢建筑内,安全保卫严密。 & \/ o+ f0 _: |* s( b1 \/ h/ t
一人自称“艾尔沙德”,40岁左右,据信买下土地并建起房屋;另一人自称“塔里克”,30多岁。一些人认为他们是亲兄弟,一些人说他们是表兄弟。
! m; G, U' i+ O5 R3 E1 h y' e 厨师贾韦德·杰迪说,他经常看到艾尔沙德和塔里克带家人外出。
; Q& U+ @( J, s5 H1 T, M# d) b “我们曾经见过两个男人,艾尔沙德和塔里克,看到他们带老婆孩子,开一辆红色‘铃木’小货车。他们有时带孩子一起去买面包。”
, h: x+ u- p5 t) d7 q 美国特种部队“海豹突击队”巴基斯坦时间2日凌晨突袭这幢建筑,击毙本·拉登。除他以外,3名男子和一名女子丧生;一名男子据信是本·拉登的儿子,另两名男子是本·拉登的随从。 ) k2 ]9 [$ F6 B' n- x4 o
按丧生人数推断,艾尔沙德和塔里克极有可能是本·拉登的随从。
; Q6 m8 E$ t8 }& @! d. q3 o0 z* c 一名男子化名阿卜杜拉·扬,是本·拉登的邻居,4年前搬到阿伯塔巴德镇。
9 j$ j5 W5 A2 f& l “我起先觉得他们是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,但现在想想不是那么回事,”扬说,“他们皮肤更白些,有时按阿拉伯人的方式修剪胡须。”
. b# a6 q4 ~. Y% c, w 问及建筑周边安保严密为何从未引起怀疑时,扬告诉记者,他们觉得艾尔沙德是有钱人,或许会在家族内或生意上树敌。 / g: ~2 S7 y6 ?5 Y8 t$ e- C6 M# {
“他们自称来自(巴基斯坦)白沙瓦,从事金融业。” , m f) Y1 W% u/ X$ w t
扬描述,住在那幢建筑里的人另有一辆“铃木”小吉普车;在院内养牛、养鸡,从不外出参加婚礼或串门,从不告诉外人手机号码,外出以车代步,几乎不选择步行。 - I, c" c% s! P. N
“我向他(塔里克)要过号码,但他说没有。我也从没见过医生定期探访。” 5 I5 x1 H0 m" ^( `
打馕人穆罕默德·阿西夫回忆,艾尔沙德经常到他那里买馕,突袭前那个晚上还去过。 " y4 J6 D. H) v+ t9 a
“艾尔沙德买了七八个馕。他以前一天来两回,下午一次,晚上一次。有时,兄弟俩其中一个会带个5岁孩子一起来。”
4 |3 f- o& V- i5 f 阿西夫说,艾尔沙德和塔里克“有礼貌,人相当不错”。
9 y, ~7 {7 A5 P 阿西夫推测,他打的馕,可能是本·拉登生前的最后晚餐。
3 N/ a. ]- U: V 本·拉登旧宅位于喀土穆一个富人区,宅院位于街道旁边,四周筑有白色高墙,大门紧闭,内有一座两层建筑。院内花园芜杂,一些树枝伸出墙头。
& U8 W! h# P# r8 i 一名旧邻2日告诉路透社记者:“自从他离开,这座房子一直空着。” ) k1 ~% r3 N; e- h. O3 w3 Z
当地一些居民说,本·拉登当年经常从附近一座大广场旁的狭窄岔路走出,步行前往一座红色清真寺。 9 ^/ V. b8 \. g1 T( M& R( F3 A
本·拉登出生于沙特阿拉伯。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后,他不满沙特政府邀请美国军队驻扎沙特而离开,1991年来到苏丹。
' R0 y. i9 q: w 美国和其他国际方面不断向苏丹施压,本·拉登1996年离开苏丹。
' Y- }# C$ K5 J/ J2 I6 X {& F “没有人愿意住,”那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邻居说:“只有一名外国人住过,但他一个月后得知本·拉登曾在这里住过,立即搬走。”
+ c( \4 d# ]4 F, O* e0 [ 他说,房客担心住进这所房屋后,成为美国轰炸的目标之一。 1 h& x3 n. {1 x& n
这种担心并非毫无依据。尽管本·拉登已经离开,美军1998年向喀土穆一家制药厂发射导弹,声称这家工厂生产化学武器原料,且部分属于本·拉登。苏丹方面坚称这家工厂只生产医用药物。
4 k5 h. p0 m3 c4 u4 f* B/ Z 同年晚些时候,美国驻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大使馆遭袭,200多人死亡,包括12名美国人。美国认定,本·拉登领导的“基地”制造了袭击。
! q0 K9 }/ n% v, I0 A* u. e7 p 闻听本·拉登死讯,一些苏丹民众对他策划“9·11”恐怖袭击表示谴责。但也有部分人支持本·拉登的反美观点。 . B( B& W+ ?7 _: [' \: Y0 J3 d
路透社报道,苏丹民众大多认为,美国“盲目支持”以色列,对待巴勒斯坦不公。 * \' k" T6 d5 n" i
在本·拉登旧宅对面一座餐馆旁,一名商人停车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:“我完全不同意‘9·11’袭击,那是不对的。”但他赞同本·拉登关于“巴勒斯坦人权利和美国在中东地区行为”的说法。 4 C- Z5 r! q/ g4 r# e
本·拉登多次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,谴责美国支持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人土地。 / @7 P- V, C: v) b+ Q% f
一名路人说,本·拉登之死是件好事,但不愿意看到是美国人打死他。一语读网, n7 s0 A1 z+ G$ P
|
|